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用余波(上)-《星辰之主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  可能吧……泰玉不是太确定。

      直到激波远走、平复,他又抬头,肉眼不得见、但是“大通意”激扬起来的感知层次,却是依稀捕捉到了那边某种低弱的共鸣。

      要说“大通意”的信息传递,不需要渊区极域的参与,但这主要是因为“大通纪”那个时代,还没有“渊区”“极域”,或只有一个雏形。

      如今时代变了,不需要却不代表传递不到。

      渊区之上的“骨架”,亦“天渊灵网”的主干、“大通纪”以来古神建构的高维交流网络“遗迹”,能够捕捉到这份独特的信息轮廓和波动,泰玉也不能再抓回来不是?

      同样性质的波动,介质不同,传递的速度也不一样。

      在自然宇宙的深空中、在“天渊灵网”的架构上、在古神高维交流网络的“遗迹”里,究竟是怎样的不同?

      作为击发者,泰玉一时间反而不是太清楚。

      他现在也确实要到极限了,没有再去维持“类古神”级别感知层次的能力,于是,他的感知从宏观层面持续收束,回到了“红硅星系”更具体的层面,接触到了这里更“类人”的喧嚣。

      这份喧嚣,他恰是始作俑者。

      那些靠着修为或权限,直接挂靠在“主网”上的大人物,也不是聋子瞎子。

      “大通意”的接收器,因为绑定了四位正式祭司,在接收星空深处无量无尽信息狂潮之,不知强薅了“天渊灵网”多少运算资源,激起了多少复杂变化。

      更不用说随后向外击发的过程,给“天渊灵网”的本地体系,带来了多么明显的震荡。

      神明选择了“无视”,不等下面的人可以同样“无视”。

      泰玉是“主网”上的目标,他的一举一动,又是光明正大,不遮不掩。所以,到了一定层级的人物,总会发现混乱的源头。

      但这不代表他们就能锁定泰玉的具体位置。

      这个“位置”,是指泰玉在“天渊灵网”上的层级和功能位置。

      因为泰玉之前在“星环城”充满争议的行为,以及相应的大量真伪难辨的传言,导致在他人心中的映射,都经过了相当的扭曲重塑,大家对他的“定位”,也有明显差异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