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九十章:圣旨到-《大明1629》
第(2/3)页
“哦?”
崇祯看了一眼成基命,成基命双手一紧,紧接着崇祯的笑声传来,成基命心下放松了下来。
“阁老所见与朕同,那便依阁老所言。”
……
按照皇历,二月六日为吉日,所以在这一天,崇祯率群臣前往太庙,一为祭拜,二则是献捷于先帝,各地庆贺如云…
二月八日,崇祯在德政殿看着一封从宣府而来的塘报,看完已经有些愠怒,林丹汗‘索赏’。
本来按照历史上,林丹汗的话应该颇多‘骄横’之词,言语之间对大明和崇祯没有丝毫的尊敬,大意就是你不给赏,我继续围掠边镇。
为辽东战局与山陕两地俞来俞严重的贼寇,崇祯于是做出了让步,恢复了给蒙古一年四万两白银的赏银,不过这次大捷之后。
林丹汗与崇祯换了过来,林丹汗竟然说了不少让步的话,并且只要三万两白银的市赏,蒙古保证不再侵袭大同宣府三镇,每年还给大明进贡三匹宝马,以示交好。
这可是极大的让步,不过光是萧亦的胜利还不足以让林丹汗如此。
林丹汗本就有意与明朝交好,以此遏制东北之地新兴的女真,他也好腾出手来一一收拾依附于女真的漠南诸部。
崇祯知道,林丹汗态度的转变也有一部分缘由萧亦的那场‘不可能的胜利’,放下塘报,连续看了几道奏疏,都是关于蒙古之事。
户科给事中应震、山西道御史冯嘉会等大臣建议“以西虏攻东虏”,利用林丹汗来对付皇太极,以坐收“渔人之利”。
言下之意,就是建议崇祯恢复市赏,把林丹汗的注意力转移到女真那头。
想着朝中也有不少大臣是这样建议的,他们既有惧怕蒙古报复,建议安抚的,也有为彰显皇家天威,提议市赏的,也有极少数建议二虏相争的。
为此崇祯已经考虑了几日,思虑再三,崇祯终于下了决心,微笑对着王承恩道。
“蒙古欲交好,准其所奏,可遣使者,共商东虏之事。”
这几日,讨论萧亦如何封赏的事情仍在继续,不过随着三府整饬卢象升、平辽总兵赵率教等人的大力保举。
崇祯终于下定了决心,于二月十二日下一道圣旨,直奔蔚州而去。
……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