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寒暄许久,但终归还是到了该散的时候。 周宝泰抱拳向何可纲,笑道:“这一别,不知何时才能与何将军再见了。” 何可纲就是被周宝泰率骑兵营所救,当日就对周宝泰的勇武有了很深的印象。 这几日两人经常在一起交谈,一边切磋武艺,一边私下交流各种看法,倒也是感情深厚。 何可纲大笑一句,也是抱拳道:“此次能结识周兄弟、萧将军,以及永安军的众位弟兄,我何可纲说句肺腑之言,此生再无憾矣!” 与萧亦身后的石刚、黄阳几人一一拜别后,何可纲再看向周宝泰,深切道:“无论身在何处,你我皆身为大明官军,皇土之下,便是近在咫尺!” 周宝泰也是哈哈大笑:“皇土之下,便是近在咫尺!” 言罢,紧随萧亦,翻身上马。 萧亦众人拜别时,那些辽东军的兵士也各自与永安军军士告别。 他们本就是孙承宗第一次招募的当地人,个个都是有血有肉的真性情汉子,自然不同于那些各地的卫所兵痞。 在他们的字典里,自然是信奉强者为尊,不提永安军的种种战绩,仅仅是这几天以来每日的操练、哨探与修筑等。 他们便感觉萧亦部下的与众不同,更是与永安军的将士们形成了深厚的友谊,加上战时的并肩奋战,互相搭救。 不少人都已经成了要好的兄弟,现在到了分别之时自然都是有些不舍。 兄弟之间的离别虽不同于男女之间的含情脉脉,但简短的几句话中却也并不缺少情感,也是饱含担忧与挂念。 而且这次永安军只是入援,按各人的印象中,辽东虽然有东虏肆虐,但大同也同样安稳不到哪里去,下一次还不知道有没有命并肩作战。 不过男儿有泪不轻弹,即便再舍不得也不能和婆娘一样的哭哭啼啼,众人多是以击拳、击掌与紧紧拥抱作为告别方式。 孙承宗本意是率护卫独自往京师方向驰行,但萧亦却执意不肯,说什么也要护送孙承宗,拗不过萧亦,孙承宗只好作罢。 回程的路途中不似入援,军士心中没了大战将至的压迫感,加上刚刚得胜归来,最初战友战死的伤感过去后。 就如连日以来的阴霾终于散去一般,个个推着大车小车,开始笑逐颜开的往蔚州方向而去。 …… 时间一天天过去,很快就来到了崇祯四年的九月初。 明末的九月份,则是后世的十月中旬了,这时候的天气已经逐渐转凉,甚至有些地方已经飘下了淡淡的雪花,将大地包裹的银装素裹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