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章 旅顺惨案-《决战大洋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“是……是的,当时内阁的确是那么做的。”洪崇烈尴尬地说,“不过,大明还需要韬光养晦,养精蓄锐,只能暂时示敌以弱,这也是没办法的事。”

    朱清严将报纸抖了抖,冷笑道:“那辅拿这份报纸给我干嘛?既然你们内阁做出了决定,帝国宪法也早就规定了皇帝的权力下放内阁,你们做出的一切决定由你们自己承担,如果不想打仗,只想谴责,也就不用我这个皇帝象征性地签字,那就不要来随意打扰我,这是来破坏我的好心情的是不是?”

    洪崇烈不得不再三表示内阁的难处,以及帝国的难处,朱清严不耐烦地摆摆手,说:“废话少说,奶奶的,今天还真的不是一个好日子,九一八,九一八,东北三省早就沦陷了,原以为这一天可以平静地过去,没想到又闹出这种事!洪辅,我问你,这报纸是昨天行的,看到的百姓反应如何?”

    “由于行时日尚短,但更因为内容骇人,销量供不应求,第一时间读到报纸的百姓一般是那些青年知识分子,他们个个义愤填膺。就在昨天下午,北京大学的学生集体罢课,全体学生走上街头游行示威,要求帝国出兵东北,收复失地,为死去的同胞讨还公道!”洪崇烈闭了闭眼,仿佛看到了一片血红,“不仅如此,临近的一些城市,天津、张家口、承德、石家庄都有不同程度的学生罢课,其它阶层的百姓也开始上街游行,局面大有一不可收拾之势。”

    朱清严这时候竟然冷静下来,定定地看着他,眉头一会儿舒展,一会儿皱紧,疑惑道:“辅,想必以你的智慧,应该能猜到报纸行出去之后是什么样的结果,既然内阁决定只进行谴责,那为什么还要行报纸?这完全是火上浇油,除了打击帝国政府的威望之外,就是激怒百姓,从而对帝国失望透顶,这……”

    洪崇烈赞许地看着皇帝,淡淡道:“陛下,你说的不错,在目前的情况下,大明只能忍耐,国事不是一时冲动就能决定下来的,但大明百姓有权利得知这件事,亚圣说过:‘民为重,君为轻,社稷次之。’更何况,将旅顺口生的惨案公布出来,能形成对帝国有利的国际舆论,日本方面会有很大压力,再加上,东三省不能永远被日寇占领,这也是在收复故土之前的造势吧!”

    “内阁已经制订了全盘计划?”

    “嗯,不仅内阁制订了多套方案,军中也制订了不少军事计划,保证够小日本喝一壶的!”

    朱清严笑了,火气全消,问:“什么时候开打?”

    “最迟不会过一九三七年七月,那是帝国的底线。”

    朱清严明显地一个愣怔,随即道:“好日子,好日子。”他的心里掀起了滔天巨浪,难不成这就是历史的滚滚车轮不以人的意志力为转移,三七年,为什么是三七年?历史的选择真的不是人力所能左右!
    第(2/3)页